[超级漫画素描技法完全自学教程]这种绘画技法,只有中国有!

2019-01-25 05:10

  菊花台周杰伦 - 黄金甲

  张大千《没骨荷花》,纸本设色93×173cm,1976年

  没有骨气的人,

  人人都瞧不起;

  没有“骨”的画,

  却人人都称赞。

  没骨(mò gǔ),中国画技法名,用彩色直接绘出形象而不用墨色线条勾描的画法。

  没骨的“没”字,即淹没而含蓄之意,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,不打底稿,更不能放底样拓描。作画时,要求画者胸有成竹,一气呵成。将墨,色,水,笔融于一体,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,重在蕴意,依势行笔。

  徐崇嗣《牡丹蝴蝶图》,轴·绢本·设色126.5×60.5cm,唐代

  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,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,因有“没骨花枝”之称。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,单以色彩作花卉,名“没骨图”,后人称这种画法为“没骨法”。另有用青、绿、朱、赭等色,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,称“没骨山水”,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,唐杨升擅此画法。

  张僧繇《雪山红树图》轴·绢本·设色118×60.8cm,六朝·梁

  没骨画法,介乎工笔与写意中间,不类同工笔的严谨,逼真却有些刻板;又不相同于写意,恣肆张扬,酣畅却有些夸张。别开生面自成一家,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,皆一挥而就。

  没骨花鸟:

  恽寿平 蜀葵

  没骨法是花鸟画在技法形式上的一大变革,不用墨线勾勒轮廓,只用着染色彩的水迹形成花叶形象,整个画面色彩清柔、风格清秀、雅致、飘逸。

  恽寿平 瓯香馆写生册-桃花

  在花鸟画中使用没骨法,传是北宋徐崇嗣所创,但经考察因为清恽寿平所创。他中年以后专攻花鸟,创没骨法,这种画法不采用墨笔勾勒轮廓然后敷色的传统方法,而是以色彩直接渲染,粉笔带脂,点染并用。同时,讲究以写生为基础,极力摹写,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。

  恽寿平 芙蓉

  在创作中,恽寿平追求以宋法运元格,以极似求不似,重在“摄情”,画风清新雅丽、淡冶秀美,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,表现了“清如水碧,洁如霜露”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。

  牡丹

  色借相公袍上紫

  紫薇

  瓯香馆写生册-枇杷

  瓯香馆写生册-萱草

  秋海棠

  桑蚕图

  牡丹

  牵牛花

  没骨山水:

  “没骨山水”相传为五世纪初南北朝时期,张僧繇所创立的一种山水画技法,直接以青绿、赭、白诸色,堆染成山石云水树木。

  唐·杨升 蓬莱飞雪图页 故宫博物院

  没骨山水作为不同于浅绛山水或青绿重色山水的另一种画法,创始于张僧繇或杨昇,经过董其昌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而得以发展光大。历代画家中也有不少人画过没骨山水,例如唐代杨昇,明代蓝瑛、董其昌,清代刘度,近现代吴湖帆、张大千等。

  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 轴 绢本 设色 纵189.4厘米 横48厘米 1658年(戊戌)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  明 蓝瑛 丹峰红树图 轴 绢本 设色 纵184.3厘米 横50.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

  董其昌 燕吴八景图(之七) 册 绢本 设色 纵26.1厘米 横24.8厘米 1596年(丙申) 上海博物馆藏

  董其昌 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卷 局部

  董其昌 翠岫丹枫图轴 纸本 设色 纵64厘米 横78.5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

  董其昌 仿杨昇没骨山水图轴 绢本 设色 纵76.8厘米 横34.3厘米 1615年(乙卯)

  吴湖帆《快雪时晴》,设色纸本60×35cm,1930年

  吴湖帆 山村秋意图1958年作

  吴湖帆 江上云林阁图 1950年作

  谢稚柳《山水》 1988年作

  谢稚柳《黄山雪霁》1980年作

  俞子才《仿杨升峒关蒲雪图》

  陆俨少《峒关蒲雪》1956年作

  张大千 1936年作 巫峡清秋

  张大千 1934年作 巫山

  没骨人物:

  宋代梁楷首创用没骨大写意作水墨人物,清代任伯年也用此法画人物,高古脱俗,开一代画风。

  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

  在当代的中国画坛,谈到没骨人体画,就不得不提杨之光。杨之光融合中西的“没骨写意人物法”堪称其最杰出的艺术创新之一。

  他综合中西技法,闯出了一条没骨人体画的新路——将明清绘画中古老的“没骨花卉法”,与西方素描的明暗造型、水彩画法的光影表现融为一体,成功创造出一种既有西画准确的解剖比例、坚实的体积感、流动的光影感,又有中国传统的水墨写意韵味的“没骨写意人物法”。

  乙酉(2005年)作 《荷花仙子》 镜心 设色纸本

  杨之光 辛巳(2001)年作 《人体》 立轴 设色纸本

  不用墨线勾勒人体轮廓,而是直接用颜色一笔完成人体肌肤,同时将人体肌肤的质感、光色感、柔软弹性感、温度感等都表现出来。这其中,当然少不了他多年坚实的人体造型和色彩基础。

  2007年作 《女人体之二》 镜心 设色纸本

  他曾在自己的人体速写册一处题记中写到:“没骨非无骨,绵里藏针也。”他笔下的没骨女人体,无骨却有形,朦胧但清晰,概括得似乎省掉了一切多余东西,只留下生命的诗意和美。

  《人物》 立轴 设色纸本

  甲申(2004)年作 《背影姣》 镜片 设色纸本

  后记

  南朝齐谢赫曾提出“气韵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模写”的“六法论”,在他看来,“没骨”也即意味着没了“笔”的表现力。这一论述对用笔的要求影响了中国绘画一千多年。直至明末,西方绘画“直以色彩图之”的思想传入中国后,这种情况才略有改变。从那时起,一部分中国画家才认识到,原来,西方绘画中的很多技法,我们的前辈早已经应用过。

  目前中国画又进入了创作环境和审美标准的重大转变时期,没骨画既然是中国画的一部分,又有中西绘画交融的有利条件,应该高举“注重光色,融合中西”的旗帜,让这个古老的画种焕发青春。

  审 核:汉 兴

  如果你喜欢本文,请分享到朋友圈,

 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,请关注我们。

  < End >

  ▼

  文化艺术报社

  刊号:CN61—32 邮发代号:51—20

  合作、转载等事宜联络

  投稿邮箱:whysbbjb@126.com

  新闻热线:029-89370002

分享到:
© 2016-2018 新泰资讯 http://www.xtmjg.com/